You are here

RSS list

2025

22/01/2025
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拘捕和控告一名36歲男子,他涉嫌違反《維護國家安全條例》明知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刊物罪。案件今日下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提堂。 調查顯示,被捕男子涉嫌多次透過社交平台持續發布具有煽動意圖的信息,內容包括煽動他人引起對香港特區政府、香港警隊及司法機關憎恨、要求制裁政府官員及煽動使用暴力等。 國安處昨日於東區採取執法行動,拘捕該名男子,今日上午正式落案控告他一項明知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刊物罪。
22/01/2025
消防處處長楊恩健今日發表消防處2024年工作回顧,並介紹未來重點工作。 消防處2024年接獲37,828宗火警召喚,按年升4.8%,主因是火警鐘誤鳴個案增加,而這與濕度及降雨量等環境因素有關。成災的火警有5,222宗,按年升154宗,主要與煮食爐火、汽車火警和燒焊產生火花而引致的火警有關。95.6%的樓宇火警在規定召達時間內獲到場處理,較服務承諾高出3.1個百分點。 楊恩健提到,去年較為矚目的火警是4月10日在佐敦舊式商住樓宇華豐大廈發生的三級火警,消防處事後成立專案組調查事故原因和導致多人傷亡的因素。另外,去年4月9日,洪水橋洪雅路地盤發生四級火,消防處在此次火警中首次使用室內定位設備,實時監測前線人員的位置和安全狀況,並標示待救者的位置,大大縮短搜索時間,並提升前線人員的安全。 楊思健說,消防處去年進行460,400次防火巡查,共發出17,775張消除火警危險通知書、提出4,967次檢控。華豐大廈火警後,消防處根據風險為本的原則,對約1,000幢火警風險較高的舊式商住樓宇進行約8,200次主動巡查,其間發出8,661張消除火警危險通知書,當中超一半個案與防煙門違規有關。在5,991張已到期的通知書中,逾九成已獲遵辦。 防火規管方面,消防處計劃透過調配內部資源,於3月成立新建消防設施一站式驗收統籌辦公室。該處期望統籌辦成立後,能將一般建築規模的常規項目所需的整體驗收時間壓縮三分之一,即減至35個工作天內完成,而公營房屋的項目,更需在22個工作天內完成整個流程。 為了提升舊式樓宇的消防安全,消防處完成修訂《消防安全(建築物)條例》,去年12月13日生效。修例的主要目的是引入代辦工程機制、提升罰則,以及協助和推動目標樓宇遵從法定要求,從而將目標樓宇的消防安全水平提升至切合現代的標準。此外,消防處會於今年第一季成立消防處樓宇改善特別職務隊,每年主動巡查1,800幢舊式樓宇,加強執法及消防安全教育。 至於救護服務,去年緊急救護召喚共784,243宗,按年升1.1%,當中96.1%的召喚能夠在12分鐘的目標召達時間內獲到場處理,比服務承諾的高出3.6個百分點。去年特別服務召喚共有39,320宗,按年減少3.5%。
21/01/2025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非常重視有香港人遭誘騙到東南亞國家,並被扣押而失去人身自由。他指,現時仍有十名受害人在相關國家,當局會全力以赴,從四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以期盡早營救他們。 李家超今早出席行政會議前向傳媒表示,當局會全面深入調查,並加強與不同單位和國家的合作,共同打擊有關罪行,盡早營救受害人。 此外,當局會持續更新外遊警示網頁上的資訊,包括有犯罪人士涉及此類罪行的國家、犯案手法等。保安局近日已提升緬甸東南部地區的外遊警示級別至紅色,並更新外遊警示網頁有關柬埔寨的附加資料。 李家超說,除了國際合作、共同調查、資訊發放,宣傳和教育同樣重要,他希望與傳媒等共同努力,經廣泛報道,令市民更加醒覺,免墮入圈套。
20/01/2025
2025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今日舉行。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致辭時說,法庭審理國家安全案件與其他案件均採用相同的法律原則。縱然在保障基本權利與維護國家安全之間存在張力,司法機構對兩者始終堅守秉持。 張舉能在愛丁堡廣場檢閱警察儀仗隊後,於大會堂出席典禮。他致辭時說,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引入,以及根據《基本法》第23條制定的本地法例相繼實施,出現了一些因政治敏感而備受關注的案件。 他指出,法庭審理國安案件與其他案件均採用相同的法律原則。無罪推定、要求罪行必須證明至「毫無合理疑點」的規定,以及公平審訊的權利,這些根本保障始終如一。 他說,基本權利的保障不是可簡單化或一維之事,往往需要在個人自由與集體安全之間、個人權利與國家責任之間謹慎權衡。取得平衡殊非易事,個別案件的裁決結果或時有爭議。此外,對於新制定的法律條文,其解釋和應用也未必是直接明晰的。 然而,對法律條文或法庭判決持有異議是一回事,聲稱司法制度受政治期望或社會氛圍削弱,則全然是另一回事。 張舉能指出,法官行事受法律原則約束,不為政治目的。法院並非輿論的仲裁者,也非檢控機關的延伸。法院本位是法律的守護者。 他說,從宏觀角度看,國家安全案件只佔法院工作一小部分,而海外非常任法官離任的情況引起部分人士關注是可以理解的。部分海外法官最近遭受有組織的滋擾和施壓,情況固然應受譴責,但這同時也顯示海外非常任法官的職位變得政治化。任何持平的人觀察理解當前形勢時,必須考慮到地緣政治緊張局勢的大環境。 近年有少數海外法官認為無法繼續在港服務,張舉能說,這情況實屬遺憾。他們固然有權抱持其意見,他們的決定也應受尊重,但他們提早離任並不意味司法機構素質或獨立性降低。終審法院依然擁有深受尊崇的海外和本地非常任法官,他們繼續留任,與常任法官並肩工作,正好說明終審法院持久的實力和承受挑戰的能力。 張舉能指出,遠比這一切更重要的是,司法機構比任何個人都更宏大。法官來去有時,制度卻建基在法律原則、判案先例以及持續有效運作的穩健架構。個別法官的去留儘管具重要性,終究不會削弱制度的基礎和健全性。香港法官訓練有素,經驗豐富,有能力維護法律,這些都不斷得到印證。 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致辭時說,外國知名法官參與終審法院工作,不單香港受惠,對所有普通法適用地區也有好處。對於有海外人士試圖向外籍法官施加不當壓力,要求他們與香港法院撇清關係,林定國表示十分遺憾,指這些企圖不僅對香港法治構成威脅,也波及普通法的整體發展。政府會全力支持司法機構繼續致力委任和保留外籍非常任法官。
20/01/2025
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表示,本地和海外非常任法官的人手足以應付每年終審法院的案件。 張舉能今日出席2025年法律年度開啟典禮後會見傳媒時說,司法機構現時有六名海外非常任法官,數目足夠,但若有合適人選,當局也會邀請對方加入。不過,他指出,在現時地緣政治環境下,聘請海外法官不及以前順利。 他表示,海外法官考慮是否來港時或會遇上種種壓力,但他對香港繼續聘用海外法官和現任海外法官繼續留任有合理信心。他說,香港的法院很優秀,否則賀輔明、廖柏嘉以至來自澳洲的法官不會加入香港法院或繼續留任,香港不能妄自菲薄。 對於有法官以年齡為由退休或離任,張舉能表示,外界不應對此上綱上線,認定他們心懷不滿。他有信心公正嚴明、對自己和法院均有高要求的法官願意來港擔任非常任法官。
18/01/2025
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在網誌指,香港擁有穩健可靠的仲裁調解法律和制度,又匯聚具備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的仲裁員和調解員,在發展體育爭議仲裁和調解方面極具潛力。本月初成立的體育爭議解決諮詢委員會近日舉行首次工作會議,期望今年內正式啟動體育爭議解決先導計劃,建立中立、公平、高效的機制處理和解決體育爭議。 以下是律政司副司長張國鈞1月1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自古以來,人類其中常見的解決爭議的方法就是吵架和武鬥。而現今社會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等收我律師信,法庭見啦!」。然而,這些方法所帶來的結果,往往消失的不是爭議,而是雙方的關係。其實,解決爭議是處理人際關係的藝術,要解決爭議的同時,更要講求有效溝通,保存各方的關係,達致各方滿意的共識,學會面對和化解爭議,轉危為機。 隨着全球體育市場的快速崛起,相關的糾紛也越趨多元和複雜,從傳統的體育管理糾紛,如運動員參賽資格、選拔事宜、賽事爭議、紀律違規事宜,現今擴展至形形色色的商事爭議,如賽事轉播、贊助及門票銷售的合約爭議及知識產權事宜等。由於需要特定的專業知識和理解,並且涉及多方持份者的利益,體育爭議相對一般民商事爭議更具特殊性。加上運動員的職業生涯一般較短,快速解決爭議能讓他們更專注於訓練和比賽,享受短暫但精彩的運動生涯。 調解作為一種非對抗性排解糾紛程序,強調爭議各方的溝通和合作,能有效保持大家的關係。調解的和解方案亦十分靈活,可以不受傳統法律框架的限制,使得爭議各方較容易達至互利共贏的結果,十分適合用來解決體育爭議。若調解不成的話,體育仲裁可以及時、公正、保密而有效地去解決有關體育爭議的糾紛,維護體育公正和保障當事人的權益。 香港擁有穩健可靠的仲裁和調解法律以及制度,也匯聚了大量具備專業知識及豐富經驗的仲裁員和調解員。國際調解院的總部今年將正式落戶香港,成為全球首個專門以調解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政府間國際法律組織,旨在為解決國際爭議提供友好、靈活、經濟和高效的新選擇,並助力打造香港成為國際調解之都。由此可見,香港在發展體育爭議仲裁和調解方面極具潛力。 為優化香港在體育方面的爭議解決制度,律政司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一直積極與持份者溝通,了解本港體育界的需要。根據2024年施政報告,政府會積極支持業界推出體育爭議解決先導計劃,建立中立、公平、高效的機制來處理和解決體育爭議,推動香港體育運動的可持續發展。律政司剛剛在本月初正式成立體育爭議解決諮詢委員會,並在上星期舉行首次工作會議,期望今年內正式啟動先導計劃。我們將適時公布更多詳情,請大家拭目以待。
17/01/2025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與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羅晃浩今日在香港共同主持港深口岸規劃建設工作專班會議,持續推進口岸規劃和建設工作。 鄧炳強歡迎深圳市領導、深圳市人民政府口岸辦公室和各相關單位成員到港出席專班會議,共同以新思維為兩地口岸發展注入新動力。他感謝各口岸單位不懈努力,特別是在除夕於羅湖口岸和深圳灣口岸實施跨年特別通關安排,便利市民和旅客往返香港和內地歡度佳節。 兩地團隊又商討陸路口岸的規劃建設事宜,包括就皇崗口岸、沙頭角口岸重建項目,以及文錦渡口岸食物管制功能轉移等事宜匯報進展和交換意見。 環境及生態局、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香港海關、入境事務處、建築署、規劃署、食物環境衞生署和運輸署代表也有出席會議。
17/01/2025
自去年第二季開始,港人懷疑被誘騙到東南亞國家禁錮並從事非法工作的情況有死灰復燃跡象,鑑於近期事態發展,政府今日提升對緬甸東南部地區的外遊警示級別至紅色,而緬甸其他地區則維持黃色外遊警示。 計劃前赴緬甸東南部地區,包括妙瓦底縣、帕本縣、帕安縣和高格力縣的港人應調整行程,如非必要,避免前赴。身在當地的港人應留意局勢,提高警惕,注意安全。 保安局已更新外遊警示網頁有關柬埔寨的附加資料,提醒市民提高警惕,提防海外工作騙案。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繼昨日與泰國駐港總領事會面後,今日與緬甸駐港總領事Han Win Naing會面,跟進相關求助個案。二人就事件交換意見和分享資料,商討加強日後的跟進工作。鄧炳強得到對方正面回應,雙方均期望盡力協助更多求助港人盡快安全回港。 當局會繼續密切留意緬甸和柬埔寨局勢,並透過媒體、局方流動應用程式和外遊警示網頁發布最新情況。 身在緬甸和柬埔寨的港人如需協助,可致電入境處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24小時求助熱線(852)1868、中國駐緬甸大使館(95)943209657,或中國駐柬埔寨大使館(855)023210206。
16/01/2025
保安局表示,一名在東南亞國家被禁錮從事非法工作的港人,在香港駐曼谷經濟貿易辦事處和泰國有關當局協助下,今日由緬甸經泰國安全回港。 該名人士早前向入境事務處協助在外香港居民小組求助。 保安局表示,高度重視有香港人懷疑被誘騙到東南亞國家被禁錮從事非法工作的個案。該名人士抵港後,保安局專責小組也為其提供協助,並就其個案跟進調查。 保安局局長鄧炳強今早與泰國駐港總領事Chaturont Chaiyakam會面,感謝泰國政府派出高層官員會見日前赴泰的專責小組,高度重視有關求助個案的情況,並作出積極回應。二人也就事件交換意見,並商討後續工作,務求盡力協助更多求助港人盡快安全回港。 執法部門去年至今共接獲28宗涉及港人聲稱在東南亞國家被禁錮而無法離開當地的求助個案,連同今日回港的人士,17人已回港。餘下11宗個案,有關人士報稱人身自由受到限制,但仍安全和能與其家人或小組聯絡。
16/01/2025
美國簽署備忘錄,假借延長和擴大部分在美港人延期強制離境資格,詆譭香港法治、民主和人權狀况,香港特區政府對這種惡意攻擊表示強烈不滿和譴責,並強烈要求美國政府立即停止惡意抹黑、停止干涉純屬中國內政的香港事務。 特區政府表示,世界各國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香港特區也不例外。事實上,美國最少有21部關於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根本沒有資格對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指手畫腳。特區政府無懼外部勢力的霸凌和威嚇行為,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涉特區事務。 特區政府強調,《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填補了特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的缺口,令香港社會由亂變治,市民生活和經濟活動回復正常。香港的世界競爭力排名上升,在全球經濟體中位居前列,便是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的最佳實證。 隨着《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生效,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進一步完善。《香港國安法》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兼容互補,形成全面而有效的維護國家安全法律制度,使國家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並為特區築牢維護安全穩定的防線,為促進良政善治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 就法治而言,法官處理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時,都是獨立公正地履行司法職責,不受任何干涉。所有案件均嚴格根據證據和法律處理。所有被告均嚴格按照香港適用法律,並在《基本法》和《香港人權法案》的保障下接受公平審訊。  特區政府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並會堅定不移、全面準確實施《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及香港特區其他維護國家安全的相關法律,依法有效防範、制止和懲治危害國家安全的行為和活動,同時依法保障香港居民和在港其他人的合法權益、權利和自由,確保「一國兩制」行穩致遠。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