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 representatives of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Institute (HKJCDPRI) participated in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Disaster and Emergency Medicine (WADEM) Congress held on 7 – 10 May 2019.
更多詳情You are here
相關文章 "research_dpri"
2019
2018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迄今超過1個月,街道上還殘留山竹帶來的瘡痍景致,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在山竹襲港後即時委託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就「公眾對防風措施的認知及意見」進行一項簡短調查,並於今天公佈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有近一半受訪者(45%)在山竹襲港時,用膠紙貼窗以防玻璃爆裂,這是市民主要的防風準備。只有極少數在風災期間有作停電(1%)和停水(2%)的準備,而逾三成半受訪者(36%)表示完全沒為風災作任何準備;調查又發現有超過一半受訪者(55%)認為容易找到防災準備的資訊,包括從報章或社交平台得來的資訊。
更多詳情
香港在每年夏天受颱風及暴雨恆常襲擊,增加了山泥傾瀉等天然災難的威脅,預防山泥傾瀉是應對這類自然災害的最佳方案。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正與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土力工程處及香港科技大學合作,測試智能泥石壩山泥傾瀉偵察系統。這個系統的感應器採用簡單節能設計,將會是首個能提供實時山泥傾瀉監察、同時為下游地區作預警的精確系統。
更多詳情

香港科技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研究團隊與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合作,進行主題為「智能泥石壩山泥傾瀉偵察系統」的研究項目,並在2017年11月完成。
香港地形多山,加上常受季節性豪雨襲擊,容易發生山泥傾瀉,預計山泥傾瀉的發生數目、規模、頻率及影響地區會因氣候變化而增加。通過設計全面及全球最先進的防護系統,可善用科技作山泥傾瀉防護應變管理,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更多詳情住屋問題一直為香港社會各階層共同面對的挑戰。當中不少市民為求有一棲身之所,租住居住環境欠佳的不適切居所(包括俗稱「劏房」的分間單位、籠屋、床位、板間房或天台屋)。
不適切居所最為人所咎病是環境惡劣;除了居住空間狹窄、室內空氣質素欠佳外,因房屋結構或佈局而衍生的潛在災害風險更不容忽視。
更多詳情2017


我們與合作伙伴在2016年進行概覽研究項目,並出版三份著作
更多詳情

香港科技大學獲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教研中心研究項目資助計劃資助,發展山泥傾瀉監測系統,為公眾提供實時山泥傾瀉資訊,通過智能科技改善山泥傾瀉通報機制。
研究團隊由三名著名學者帶領,包括首席調查員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助理教授蔡灝暉、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張黔及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十教授吳宏偉。
更多詳情

山泥傾瀉監測系統手機應用程式原型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2016年研究項目資助計劃得獎者為香港科技大學,研究項目為發展山泥傾瀉監測系統手機應用程式,通過智能科技,改善救援人員在暴雨中救生路線的計劃,同時為公眾提供實時山泥傾瀉資訊,促進山泥傾瀉的通報。
更多詳情
Pag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