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電子學習平台

電子學習平台

我們歡迎全球人士,參加我們的電子學習計劃。
全部瀏覽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8

31/10/2018
「發展計劃會議 - 運用虛擬實境 (VR) 訓練現場指揮調派系統」已於2018 年 10 月 25至26日假韓國首爾舉行,會議期間向各與會者分享開發培訓災難應變虛擬實境(VR)技術的經驗。   遇有緊急事故和重大災難發生時,緊急應變部隊人員需即時參與救援, 但當中絕人員未必有處理各類型突發事故的實地經驗。 透過虛擬實境(VR)技術能夠模擬各災難事故的情景,並培訓緊急應變部隊人員處理災難事故及應變能力,因此已被公認為俱價值用於訓練災難應變的培訓工具。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教研中心) 是本港其中一間積極研發虛擬實境 (VR) 技術的培訓機構,期望藉此增強緊急應變部隊人員於災難事故現場中的協調和溝通能力。我們為各緊急應變部隊提供度身訂造的培訓課程,就運用虛擬實境VR 技術優化學習情境並提供相關建議。   教研中心派出三人組成的代表團於2018 年 10 月 25 至 26 日,出席首爾消防災難本部所舉辦的「發展計劃會議 - 運用虛擬實境 (VR) 訓練現場指揮調派系統」。教研中心總監林楚釗女士並獲邀於第 一天的全體會議中,就為運用虛擬實境 (VR) 技術, 培訓不同緊急應變部隊人員的災難應變訓練進行經驗分享。在會議的第二天,教研中心亦獲邀在「與專家會面」的環節中,以敍述故事的方式與其他與會者,分享操作虛擬實境(VR) 訓練的經驗。會議的參加者分別來自香港、中國內地、韓國、新加坡、泰國、菲律賓、英國及葡萄牙。  
30/10/2018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CCOUC災害及人道教援研究所,與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合作,舉辦免費短期課程「糧食安全:本地及全球視野」,現正接受報名。   儘管經濟發展、糧食科技進步,仍有不少人缺乏維持生理健康的充足和清潔糧食基本供應。1996年世界糧食高峰會將糧食安全定義為「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均能實質且有效的獲得充分、安全且營養之糧食」,本課程旨在從本地及全球層面,介紹影響現今糧食系統可持續性的因素,並批判分析科技發展、經濟動力、政局穩定性,以及社會文化影響等範疇,為學員提供新視野,處理未來糧食危機的挑戰。 課程日期及時間 2019年1月7日至3月11日 逢星期一晚上6時半至9時半 課程統籌員 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高級講師 翁家俊博士 申請方法 請按此進行網上申請。 截止日期:2018年12月10日(星期一)
30/10/2018
在2018年10月8日至12日,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與英國管理及領袖培訓機構Operational Command Training Organisation (OCTO)合作,在英國曼徹斯特舉行海外培訓學人計劃「危機及緊急情況管理課程」,來自救護學會香港分會、醫療輔助隊、衞生署、醫院管理局、香港急症科醫學院、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及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的九人代表團參與課程。   培訓根據香港急症科醫護人士需要而設,旨在讓參與人士通過了解及學習英國相關機構的工作,提升他們處理及計劃大型傷亡事故及流行病期間急症醫療服務需求上升的知識及能力,擴闊他們的視野。課程主題包括災難管理周期各個階段的工作,包括不同危機的風險管理、策劃及執行應變計劃等救援機構應對突發情況的裝備、緊急事故的即時救援及事後復原階段。   培訓融合講堂、互動討論及實地考察環節,包括參觀大型創傷中心合作計劃的英國西北部大型創傷中心Aintree University Hospital、曼徹斯特機場緊急事故管理設施、大曼徹斯特郡交通部及曼徹斯特競技場。   參與人士在課程中,與英國醫護人員及緊急情況管理專員,分享處理突如其來大型急症醫療服務需求的經驗和意見,藉此進一步認識緊急事故的計劃及管理。 在培訓期間,代表團實地視察曼徹斯特競技場爆炸事件的相關地點,了解事故的背景資料。圖為曼徹斯特競技場。
29/10/2018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與合作夥伴香港急症科醫學院,支持為醫護人員而設領袖培圳計劃的發展工作。   我們通過醫護人員領袖培圳計劃,設計及舉辦多個災難管理工作坊,為期一日半的「災難管理工作坊」在2018年7月7日至8日進行,來自不同界別的27名專業人士參與。他們來自香港衞生署、香港醫院管理局、香港警務處、香港消防處、香港中文大學、澳門管理學院及澳門管理專業協會。   培圳內容包括簡介災難管理的有效領導等災難管理理論,並探討危機期間使用社交媒體的情況及其利弊,例如參與公眾輿論。培訓焦點活動包括一個進行有效災難傳訊的環節,學員參與模擬災難應變記者會,並將過程攝錄,以進行分析及檢討。  培訓包括一系列講堂…   …以及模擬災難應變模擬記者會。

Pages

電子學習平台

This page lists all of HKJCDPRI’s or our collaborating partners’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including Certificate-bearing e-Learning modules, webcasts and case studies. All resources listed here are freely and publicly available. We ask users to use them with respect and credit the authors as appropriate. You may have to log onto DPRI’s Moodle Platform in order to access some of the materials.

2019

14/01/2019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鄰舍層面社區發展部) 光板田村社區防災能力建設計劃 根據政府現行政策,寮屋屬可獲暫准存在的「違例構築物」,因此投放在改善居住環境、安全及衞生情況的資源相對有限。惡劣環境容易引致傳染病爆發的風險;而防災設施不足,令居民在危急情況下未能適當自救。 教研中心與「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合作,邀請光板田村寮屋居民共同設計和執行防災活動。其中,村民在計劃的支持下,選舉及組織村內的防火及衞生大使團隊,由他們帶領及推動其他村民,制定及落實光板田村防災預警方案。此外,透過舉辦防蚊和防火工作坊、增設相關應急設備、以及配置「危險及資源地圖」和「防災大富翁」等教育資源,村民的防災意識、知識和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有效鼓勵他們持續參與,共同保障社區安全。     
14/01/2019
香港珍古德協會社區為本極端天氣災害應變先導計劃 粉嶺、上水、沙頭角及打鼓嶺等北區覆蓋範圍,由於地勢平坦並有廣闊的集水區,雨水積聚和退卻都較為緩慢,成為另一「傳統」水浸黑點。教研中心與「香港珍古德協會」合作推行社區為本極端天氣災害應變先導計劃,邀請區內青少年參加導師培訓計劃,認識北區正面對的災害風險,學習防護及應對方法與技術;並在學有所成後,將知識分享給其他區內人士。計劃中除了運用虛擬實景遊戲,以加強參加者的體驗;更得到香港天文台的支持,在四套公眾教育影片中粉墨登場,向北區居民傳遞防災知識。         
14/01/2019
恆康互助社 (Amity Mutual Support Society) 精神病康復者抗災能力建設計劃 有部分精神病康復者因接受藥物治療,在知識接收方面可能稍為遲緩,一般教學模式未必能滿足他們的學習需要。教研中心與「恆康互助社」合作,按他們在防災學習上的需要,配合合適教學方法,為他們提供急救訓練及常見緊急事故工作坊,並透過流動教育攤位製作等職業訓練,提升他們在災難防護和應變的知識和能力。過程中我們更鼓勵家人、朋友及公眾的參與,攜手建設安全社區,同時推廣傷健共融。       
14/01/2019
龍耳 (Silence Limited) 火災防備及應對工作坊暨「特殊需要人士應急支援研討會」 視像警報裝置在香港並未普及,在火警發生時,聽障人士往往因聽不到火警鐘聲而未能及時逃生。加上香港的防火教育少有按不同人士的特殊需要作出調適,因此聽障人士受火災影響的機會相對較高。 教研中心與「龍耳」合作,為聽障人士度身訂造一系列火災防備活動和體驗,增強他們的應變能力。此外,我們舉辦了「特殊需要人士應急支援研討會」,並邀請其他業界代表及持份者,共同分享和交流殘疾人士(包括體格或心智上)在災難防備和應對過程中遇到的挑戰和機遇。

Pages

活動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