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公眾對防風措施的認知及意見──山竹後的簡短調查
公眾對防風措施的認知及意見──山竹後的簡短調查
新聞稿
(香港,2018年11月6日) - 超強颱風山竹襲港迄今超過1個月,街道上還殘留山竹帶來的瘡痍景致,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在山竹襲港後即時委託香港大學民意調查計劃,就「公眾對防風措施的認知及意見」進行一項簡短調查,並於今天公佈調查結果。
調查發現,有近一半受訪者(45%)在山竹襲港時,用膠紙貼窗以防玻璃爆裂,這是市民主要的防風準備。只有極少數在風災期間有作停電(1%)和停水(2%)的準備,而逾三成半受訪者(36%)表示完全沒為風災作任何準備;調查又發現有超過一半受訪者(55%)認為容易找到防災準備的資訊,包括從報章或社交平台得來的資訊。
令人關注的是接近一半的受訪者(48%)認為他們沒有足夠準備應付停水停電的情況。山竹襲港期間,本港4萬戶停電。當日約4萬戶位於新界北區、元朗及西貢的住戶,因架空天線天氣影響,供電中斷。及至翌日下午3時仍有13,000戶未有電力供應,部分地方至9月18日電力仍未能恢復。杏花邨乃「重災區」,至少8座大廈停水及停電。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總監林楚釗女士強調,以往大家覺得打風不會發生停水、停電的情況,今次山竹喚醒了大家有必要提高意識。預備好「颱風緊急包」是香港鄰近面對相近颱風風險的國家的恆常颱風措施,例如在電力中斷的情況下,收音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風暴訊息的來源,同時市民亦應作好準備如預備電筒照明加上備用電池、儲備適用食糧和飲用水等等。
綜觀調查結果及整體山竹經驗,以及可預計愈來愈頻密的極端天氣情況,教研中心建議,香港應該檢視社會的整體防災備災體系,改善現時「兩點一線」的防災應變方式,建立社區防災協作,即個人、社群和社會三方面的協作。公眾教育在香港仍然貧乏,社區資源亦未能系統化加以持久發揮。在個人層面上,防災教育需要加強;社群層面上,我們需要社區不同界別如學校、企業、或民間團體的參與;社會方面,我們需要政府的支持、技術支援和推動。
總括而言,教研中心有以下建議:
- 市民應該有足夠針對大城市的颱風防備:如停電停水情況
- 將防災成為恆常個人習慣,及於社區系統化
- 改善「兩點一線」的防災資訊、防備和應變方式
- 社區防災協作: 個人、社群、社會
- 持續防災意識,不應「三分鐘熱度」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同時邀請在山竹襲港期間,親歷超強颱風威力而被逼撤離住所的教研中心理事會成員 - 香港首名華人及前警察「拆彈專家」袁漢榮,分享這次「走難」體驗,包括他居住的屋苑─杏花邨受山竹影響的情況及經過,以及他在災後的個人反思。
另外,本中心籌備已久的「識」者生存一站式防災資訊平台www.choosetosurvive.org.hk 亦已隆重推出,旨在透過具趣味和互動性的內容,提升大眾對災難防護及應變的意識。
「識」者生存資訊平台首推出香港人較常遇到的4大災難,內容包括黑點地圖、懶人包、生死抉擇等等,且有趣味遊戲教材供公眾下載。
在社區教育方面,本中心會繼續跟不同的持份者合作,提升社會各界人士對災難防護及應變的意識的參與度,建立知識交流網絡,從而增強社區抗災能力。
教研中心總監林楚釗女士公布調查結果及提出防災的建議。
傳媒查詢
廖婉儀女士
經理 (傳訊)
電話:2871 8852
電郵:[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