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出版物 & 研究

出版物 & 研究

我們為研究人員、災難管理人員、醫護人員及學生,提供一個專業交流、合作及政策討論的平台

出版物 & 研究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的出版物涵蓋了教研中心跟合作夥伴、顯赫學術機構的研究項目,以及有關災難防護和應變的其他研究與開發。

指引列出了教研中心特別揀選的災難管理技術資訊、操作指引和有用工具。

博客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持份者能分享與災難有關的最新動態、意見及經驗分享。

 

博客文章由作者以個人身份或代表所屬單位撰寫。內容表達的觀點、思維及意見純屬作者個人想法,並不代表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的立場。

公眾可在尊重知識產權情況下,使用所有資料,並必須適當引述出處。

2016

01/11/2016
大澳處於低窪地區,颱風暴雨來襲時,經常出現嚴重水浸。2008年颱風黑格比襲港,大澳海水倒灌成災;水位在幾分鐘內上升,曾達一層樓之高,破壞大量家具和財物。 自颱風黑格比後,政府亦警覺風暴潮為大澳居民帶來的水災風險,並著手改善大澳防災應變的能力。硬件方面,土木工程拓展署在2010年興建了防波堤,期望改善因潮漲引致的水浸問題。而軟件方面,離島民政事務處亦於2009年制訂了一套專為大澳居民設計的「水浸緊急應變機制」,結合政府各相關部門及社區組織的力量,協助大澳居民在颱風來襲時應對水浸危機。 2016年,教研中心與兩間非政府組織「大澳永續發展教育工作室」及「低碳想創坊」合作,開展名為《氣候變化下的大澳 - 社區防災應變能力初探》的社區調查,以了解大澳居民對「大澳水浸緊急應變機制」的認識、參與程度和意見。 社區調查於7月-10月開展,分別以抽樣形式向204位15歲或以上大澳居民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人口共2,041人)、並與70名居民進行聚焦訪談。調查發現應變機制自2009年起推行已有七年,然而大部分受訪居民對機制感到陌生,過半受訪者(53%)表示對機制沒有印象。 此外, 71%受訪者未曾收過從應變機制發出的預警,73%受訪者沒有見過政府在大澳舉辦應變演習,能夠正確指出兩個大澳臨時庇護站地點的不及一成;加上其他調查數據同時反映機制未能有效運作,居民往往只能透過地區組織和村代表才能得悉警報,擔心未來水浸情況更嚴重時,未能有效應對。
10/08/2016
  現正接受申請   關於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研究項目資助計劃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研究項目資助計劃,旨在通過支援跨學術領域研究項目,提升社區抗災能力。計劃為有潛質貢獻本港災難管理、實證為本的政策研究或其他研究項目,提供財政支援。   2016年優先研究項目 2016年可獲優先資助的研究項目為與本港災難防護應變的知識及資訊管理相關項目,包括災難危機溝通及個人抗災能力。計劃亦歡迎其他與本港災難防護應變有關的研究項目申請資助。   資助額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按照不同項目的規模、研究範圍及特定需要撥款,最高資助額為港幣500,000元。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有權自行決定所有資助額。   申請條件 每個申請項目的首席研究員需全職受僱於以下本地機構: 專上教育機構 志願團體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政府部門 法定機構 研究項目需於2016年10月至2017年9月進行。
10/08/2016
The research titled “Cross-section study on disaster preparedness of Hong Kong citizens using GPS spatial sampling methodology” conducted b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under the HKJCDPRI Research Grant 2015 programme intended to assess Hong Kong civil society’s perceived and actual preparedness in a variety of disaster scenarios...
15/05/2016
2003年非典型肺炎流行病爆發,促使中國改革應急管理系統。中國政府在2007年訂立及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旨在防止及減少突發事故、在事發時作合適救援、控制對社會造成的嚴重影響、監管應變工作、保障人民性命財產安全,以及維持社會秩序、國防及環境安全;並在立法後重整應急管理系統架構,在應急醫療系統帶來多項改變

Pages

活動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