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出版物 & 研究

出版物 & 研究

我們為研究人員、災難管理人員、醫護人員及學生,提供一個專業交流、合作及政策討論的平台

出版物 & 研究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的出版物涵蓋了教研中心跟合作夥伴、顯赫學術機構的研究項目,以及有關災難防護和應變的其他研究與開發。

指引列出了教研中心特別揀選的災難管理技術資訊、操作指引和有用工具。

博客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持份者能分享與災難有關的最新動態、意見及經驗分享。

 

博客文章由作者以個人身份或代表所屬單位撰寫。內容表達的觀點、思維及意見純屬作者個人想法,並不代表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的立場。

公眾可在尊重知識產權情況下,使用所有資料,並必須適當引述出處。

2018

01/03/2018
住屋問題一直為香港社會各階層共同面對的挑戰。當中不少市民為求有一棲身之所,租住居住環境欠佳的不適切居所(包括俗稱「劏房」的分間單位、籠屋、床位、板間房或天台屋)。 不適切居所最為人所咎病是環境惡劣;除了居住空間狹窄、室內空氣質素欠佳外,因房屋結構或佈局而衍生的潛在災害風險更不容忽視。 教研中心於2017年與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合作,進行名為《不適切居所住戶的環境安全及精神健康》的調查,從消防、安全 、衞生及室內環境風險四個範疇著手,分析住戶的精神健康狀況會否受有關因素影響。 調查於10至11月期間進行,以立意抽樣方式(Purposive Sampling)抽取共十位居住於葵青區劏房的住戶進行半結構性面談。為了更準確掌握受訪戶的生活質素以及精神健康狀況,調查輔以兩份問卷,分別為世界衞生組織生活質素問卷(香港撮要版中文版)(WHOQOL-BREF(HK))14以及情緒健康量表(中文版)(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 21 (DASS-21))15。 調查發現十名受訪戶在劏房這個獨特的住屋環境,每天因承受著大小程度不一的消防、安全及衞生隱患,導致身心健康持續受到威脅。針對精神健康方面,有七人分別出現焦慮、抑鬱和壓力等情緒症狀;九人表示搬進劏房單位後出現精神壓力困擾,其中二人更確診患有情緒病。 調查報告建議針對環境風險,政府可考慮資助火警高危住戶、老年人或低收入戶配置相關防災用品(如煙霧及氣體洩漏偵察器、防火氈、乾粉滅火器等);並結合社區組織的力量,進行大規模的衛生及消防教育工作,同時推動「消防大使」等教育計劃,強化住戶的災害應對能力。

2017

30/09/2017
我們與合作伙伴在2016年進行概覽研究項目,並出版三份著作
14/07/2017
香港科技大學獲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教研中心研究項目資助計劃資助,發展山泥傾瀉監測系統,為公眾提供實時山泥傾瀉資訊,通過智能科技改善山泥傾瀉通報機制。   研究團隊由三名著名學者帶領,包括首席調查員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研究助理教授蔡灝暉、計算機科學及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張黔及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講十教授吳宏偉。   研究旨在通過新系統,協助救援人員在暴雨中、道路被沙泥封閉情況下計劃救生路線,並改善山泥傾瀉通報機制,令救援人員及公眾掌握最新山泥傾瀉地區資訊,以及製作山泥傾瀉資料庫,為土工工程師提供風暴導致的山泥傾瀉規模和救援情況等資訊。   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致電 (852) 2871 8507聯絡我們,了解研究項目更多資訊。   大澳羗山道在2008年發生山泥傾瀉。
14/07/2017
山泥傾瀉監測系統手機應用程式原型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2016年研究項目資助計劃得獎者為香港科技大學,研究項目為發展山泥傾瀉監測系統手機應用程式,通過智能科技,改善救援人員在暴雨中救生路線的計劃,同時為公眾提供實時山泥傾瀉資訊,促進山泥傾瀉的通報。   科大研究團隊通過山泥傾瀉風險地圖,深入研究雨水與山泥傾瀉關係,並將地圖應用於研發中的山泥傾瀉監測系統手機應用程式(圖一及二為手機應用程式截圖),預計程式可以提供實時山泥傾瀉資訊,以及為救災人員提供救生路線資料,同時運用現有山泥傾瀉系統,列出山泥傾瀉高危地區。   團隊將於2017年10月赴加拿大出席國際會議,分享研究發現。   此項目帶出智能科技可應用於災難預警系統,有效減少山泥傾瀉風險。我們將於下半年分享研究進度及最新發現。   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致電 (852) 2871 8507聯絡我們,了解研究項目更多資訊。     負責此研究項目的蔡灝暉教授。

Pages

活動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