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新冠病毒 Omicron BA.5 最新資訊

Error message

The text size have not been saved, because your browser do not accept cookies.

Share this course with friends

新冠病毒 Omicron BA.5 最新資訊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社區疫苗接種中心陳醫生 

 

根據國際資料顯示, 新冠變種病毒 Omicron BA.5 在歐洲/美洲等多個國家逐漸取代了BA.1/BA.2/BA.2.12.1/BA.4 成為主流變種, 我相信亞洲各國亦會跟隨這個方向而行. 究竟 BA.5 的殺傷力是如何呢? 我最近蒐集了有關醫學文獻 (Nature, NEJM, Science, US VA Study), 總結有以下的結論:

 

  1. BA.5 比之前的新冠變種病毒傳染力大大增加, 如果一個家庭成員感染, 其他家庭成員中招的機會可能超過50%.
  2. 疫苗發展的速度追不上病毒變種的速度, 所以無論你是否接種疫苗, 確診新冠病毒, 或是混合免疫 (疫苗+確診), 都會有再次感染 BA.5 的危險.
  3. BA.5 的殺傷力似乎相比 BA.1/BA.2 強 (有跡象顯示由喉嚨入侵去肺部), 導致入院率有上升的趨勢.

 

根據美國 VA Study 數據分析, BA.5 殺傷力似乎一次比一次強, 假設第O次感染的破壞力是零, 第1次感染的破壞力是 1.35倍, 第2次感染的破壞力是 2.11倍, 第3次感染的破壞力是 30倍, 2次或以上感染的住院率增加 2.83倍, 死亡率增加 2.14倍. 這個情況和登革熱感染有點相似!

 

一直以來, 我們都希望產生抗體去建立免疫力, 但似乎疫苗發展的速度追不上病毒變種的速度, 所以現在是膠著狀態, 新冠病毒一直揮之不去, 有些國際出名的醫學專家提出了新的建議, 原來我們的身體有兩個免疫系統: 先天性免疫 Innate Immune system和 後天性免疫 Adaptive Immune system.

 

 

我們一直以來採用的方法, 焦點都是放在後天性免疫系統, 希望利用疫苗或新冠病毒感染, 來產生抗體和免疫細胞去對抗入侵的病毒, 但是這隻病毒非常狡猾, 變種的速度驚人, 所以後天性免疫力的方法未能湊效. 原來大家一直忽略了先天性免疫系統的力量, 這個解釋了在密切接觸者群組中,為什麼一些有抗體的人仍然會感染病毒, 反而沒有抗體的人不會感染病毒. 原來先天性免疫系統有不同的保護細胞和產生干擾素, 去抑制病毒保護身體, 臨床實驗數據顯示, 干擾素水平高的患者很少發生重症, 干擾素水平低的患者通常會發生重症.

 

所以國際醫學專家建議增強先天性免疫系統的力量, 來迎接 BA.5挑戰, 總結不同文獻的建議, 有以下的方法:

 

  1. 數據顯示日光照射時間越長的區域, 新冠病毒感染率越低! 陽光照射皮膚會生產維他命D , 維他命D水平越高, 先天性免疫系統越強, 所以大家要多點外出吸收陽光.

 

 

  1. 晚上腦下垂體會產生黑激素令人進入睡眠狀態, 優質的睡眠會產生大量的生長荷爾蒙來增強先天性免疫系統和抗氧化的能力. 如果身體習慣了優質的生理時鐘, 抵抗能力越強.
  2. 增加腸道益生菌對先天性免疫系統有極大的幫助, 多吃有益發酵食品(例如乳酪), 每天有適當的運動, 少吃糖分, 都是有效的方法.
  3. 適量的補充劑和微量元素例如鋅(Zinc) ,都有加強免疫系統的功能!
  4. 文獻亦有提到以溫度39度熱水洗澡, 亦能提振先天性免疫系統.

 

所以在新一波 BA.5 還未在香港爆發之前, 除了接種疫苗加強後天性免疫保護和執行感染控制措施之外, 還希望大家提升先天性免疫系統的能力, 雙管齊下, 抵抗 BA.5 的入侵, 保護社會醫療資源, 方向是動態清零, 生活回復正常, 早日通關!

References:

  1. Neutralization Escape by SARS-CoV-2 Omicron Subvariants BA.2.12.1, BA.4, and BA.5: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206576
  2. Antibody evasion by SARS-CoV-2 Omicron subvariants BA.2.12.1, BA.4, & BA.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2-05053-w  
  3. Immune boosting by B.1.1.529 (Omicron) depends on previous SARS-CoV-2 exposure: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ence.abq1841
  4. The BA.5 story (Ground Truths): https://erictopol.substack.com/p/the-ba5-story
  5. Cells of the Immune System: https://www.istockphoto.com/it/vettoriale/illustrazione-vettoriale-delle-cellule-del-sistema-immunitario-schema-di-gm1215867330-354299265
  6. Outcomes of SARS-CoV-2 Reinfection: https://assets.researchsquare.com/files/rs-1749502/v1/499445df-ebaf-4ab3-b30f-3028dff81fca.pdf?c=1655499468
  7. Ultraviolet A radiation and COVID-19 deaths in the USA with replication studies in England and Italy: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834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