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電子學習平台

電子學習平台

我們歡迎全球人士,參加我們的電子學習計劃。
全部瀏覽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20

SHIP
25/09/2020
2020年已經過了一大半,眨眼間來到九月份,相信大家早已適應生活「新常態」。除了忙於日常抗疫之外,你留意到2020年的天氣曾經出現異常嗎 ?    2020上半年天氣回顧   根據天文台公布的每月天氣回顧,本港在六月至八月期間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 [1][2] 。而且,本年八月的酷熱天氣日數為16天,是有記錄以來八月份最多的日數。   除了氣溫破新高之外,6月份還刷新了幾項「新紀錄」,包括天文台於6月6日早上發出自2017年5月以來的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當天亦錄得超過14,350次雲對地閃電,是自2005年推出閃電定位系統以來的第二高紀錄;此外,6月8日早上在機場附近亦有水龍捲報告。   雖然2020年上半年的累積雨量為963.4毫米,較同期正常值1096.9毫米少約12%。可是,某些地區(如西貢、大澳、鯉魚門等)的水浸情況卻愈趨嚴重。以西貢為例,北圍村、蠔涌以及慶徑石村均有出現嚴重水浸,令居民損失慘重。   教研中心一向致力提升脆弱社區的應災韌性,中心團隊早前特別到西貢鄉郊及鯉魚門等受災風險較高的地區視察,並與社區關鍵持份者會面,了解該社區正在面對的災害風險、地理獨特性及現時實行的應災方案,並辨別合適的社區持份者,以攜手推動「防災社區」的發展,讓居民可以於下次颱風和暴雨來臨之前能夠防患於未然,減低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   何謂「防災社區」?  
ClO_FB
15/09/2020
麥嘉慧,科學人     這個標題是騙你進來學點化學知識的。   我曾「秘密地」受一位傳媒朋友所托,用滴定 (titration) 方法分析了幾個牌子的次氯酸水產品。它們價錢由每樽數十元至三、四百元不等,那它們的有效成份 — 次氯酸濃度又有多大分別呢?   次氯酸係咩嚟?  
FoodSecurity_HK
11/09/2020
2020年,全球迎來了一個新挑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深深影響了人類的衣、食、住、行。   香港一直被視為福地,災難似乎遙不可及,但今次疫情令公眾罕有地為不同的生活問題而恐慌。除四出搜購抗疫物資之外,市民亦擔心因疫情關係會出現糧食供應短缺,於是紛紛冒著受感染的風險,外出搶購, 包括:米、麵、油等等主要糧食 ,超級市場上的貨架迅間變得空空如也。   到底香港的食物供應會否因為疫症或者其他災害而中斷呢?社區又是否可以組織起來,為糧食供應的穩定性多做一點呢?作為小市民的我們,又可否為我們的社區行多一步呢?   想知道更多?可以參考以下文章《我們日用的飲食 怎樣交給我們》。   來源:Breakazine 061 末日生活提案|2020年6月號| 經《Breakzine》2020年8月21日 同意下轉載。
11/09/2020
根據天文店就在九日一日發表的《2020年秋季季度預報》1,本港今年的秋季 (9月至11月) 氣溫將會維持正常至偏高,而雨量亦可能會維持正常至偏多的情況。   本教研中心總監羅信堂先生較早前接受明報訪問,向市民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資訊以應對在香港的水浸情況。如果市民在不同的情景遇到水浸,市民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在面對危險時我們可以如何逃生呢?   想知道更多?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來源:明報副刊 |2020年7月14日 經《明報》2020年8月10日 同意下轉載,《明報》保留所有權利。   [1] 2020年秋季季度預報,香港天文台, 2020    

Pages

電子學習平台

This page lists all of HKJCDPRI’s or our collaborating partners’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including Certificate-bearing e-Learning modules, webcasts and case studies. All resources listed here are freely and publicly available. We ask users to use them with respect and credit the authors as appropriate. You may have to log onto DPRI’s Moodle Platform in order to access some of the materials.

2020

SHIP
25/09/2020
2020年已經過了一大半,眨眼間來到九月份,相信大家早已適應生活「新常態」。除了忙於日常抗疫之外,你留意到2020年的天氣曾經出現異常嗎 ?    2020上半年天氣回顧   根據天文台公布的每月天氣回顧,本港在六月至八月期間經歷了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夏季 [1][2] 。而且,本年八月的酷熱天氣日數為16天,是有記錄以來八月份最多的日數。   除了氣溫破新高之外,6月份還刷新了幾項「新紀錄」,包括天文台於6月6日早上發出自2017年5月以來的首個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當天亦錄得超過14,350次雲對地閃電,是自2005年推出閃電定位系統以來的第二高紀錄;此外,6月8日早上在機場附近亦有水龍捲報告。   雖然2020年上半年的累積雨量為963.4毫米,較同期正常值1096.9毫米少約12%。可是,某些地區(如西貢、大澳、鯉魚門等)的水浸情況卻愈趨嚴重。以西貢為例,北圍村、蠔涌以及慶徑石村均有出現嚴重水浸,令居民損失慘重。   教研中心一向致力提升脆弱社區的應災韌性,中心團隊早前特別到西貢鄉郊及鯉魚門等受災風險較高的地區視察,並與社區關鍵持份者會面,了解該社區正在面對的災害風險、地理獨特性及現時實行的應災方案,並辨別合適的社區持份者,以攜手推動「防災社區」的發展,讓居民可以於下次颱風和暴雨來臨之前能夠防患於未然,減低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   何謂「防災社區」?  
ClO_FB
15/09/2020
麥嘉慧,科學人     這個標題是騙你進來學點化學知識的。   我曾「秘密地」受一位傳媒朋友所托,用滴定 (titration) 方法分析了幾個牌子的次氯酸水產品。它們價錢由每樽數十元至三、四百元不等,那它們的有效成份 — 次氯酸濃度又有多大分別呢?   次氯酸係咩嚟?  
FoodSecurity_HK
11/09/2020
2020年,全球迎來了一個新挑戰,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在全球擴散,深深影響了人類的衣、食、住、行。   香港一直被視為福地,災難似乎遙不可及,但今次疫情令公眾罕有地為不同的生活問題而恐慌。除四出搜購抗疫物資之外,市民亦擔心因疫情關係會出現糧食供應短缺,於是紛紛冒著受感染的風險,外出搶購, 包括:米、麵、油等等主要糧食 ,超級市場上的貨架迅間變得空空如也。   到底香港的食物供應會否因為疫症或者其他災害而中斷呢?社區又是否可以組織起來,為糧食供應的穩定性多做一點呢?作為小市民的我們,又可否為我們的社區行多一步呢?   想知道更多?可以參考以下文章《我們日用的飲食 怎樣交給我們》。   來源:Breakazine 061 末日生活提案|2020年6月號| 經《Breakzine》2020年8月21日 同意下轉載。
11/09/2020
根據天文店就在九日一日發表的《2020年秋季季度預報》1,本港今年的秋季 (9月至11月) 氣溫將會維持正常至偏高,而雨量亦可能會維持正常至偏多的情況。   本教研中心總監羅信堂先生較早前接受明報訪問,向市民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資訊以應對在香港的水浸情況。如果市民在不同的情景遇到水浸,市民有甚麼需要注意的地方呢?在面對危險時我們可以如何逃生呢?   想知道更多?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來源:明報副刊 |2020年7月14日 經《明報》2020年8月10日 同意下轉載,《明報》保留所有權利。   [1] 2020年秋季季度預報,香港天文台, 2020    

Pages

活動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