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陳燕妮 (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臨床心理學家)
不經不覺2020年已經來到最後一個月,我們已經與疫情共處了整整一年,回想我們由年初忙著搜羅各式各樣的防疫用品而奔波,到現在我們慢慢適應各式各樣的防疫措施。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見證著這場百年一遇的疫症如何影響世界每一個人。
Read More專家:陳燕妮 (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臨床心理學家)
不經不覺2020年已經來到最後一個月,我們已經與疫情共處了整整一年,回想我們由年初忙著搜羅各式各樣的防疫用品而奔波,到現在我們慢慢適應各式各樣的防疫措施。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見證著這場百年一遇的疫症如何影響世界每一個人。
Read More香港在2003年經歷過SARS,當時我在酒店業工作,在疫症中汲取經驗後,酒店業已準備應變措施,如業務持續性規劃(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確保疫症再來也可以正常運作。現職的非牟利院舍亦對連續業務早有準備,確保院舍可以繼續提供服務,病人健康得到保障。
Read More
陳婉玲
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在2013年的統計調查[1],殘疾人士與智障人士數目超過65萬人,隨著香港人口逐漸老化,估計現時人數已遞增了不少。殘疾人士包括視障、聽障、肢體傷殘、智障、器官殘障/長期病患、言語障礙、自閉症、精神病、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及特殊學習困難人士,雖然他們有一些限制和缺陷,但也有自身能力及潛能,與其他市民一樣,是社區重要的成員及持份者。
Read More
In times of Sudden Onset Disaster (SOD), timely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are crucial to the affected communities.
Read More楊樂恩
2019冠狀病毒病在香港已持續近11個月。數據顯示,年齡較大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例如高血壓、心肺疾病、糖尿病或癌症等),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1]。除了以上風險因素外,居住環境都是其中一個提高感染風險的因素。例如居住在人口密集的分間樓宇單位(例如劏房或籠屋)裡,患上2019冠狀病毒病的風險可能較高。究竟有什麼因素會增加劏房住戶受感染的風險呢?
Read More
筆者在10月13日的文章為大家介紹了聯合國的「國際減災日」(International Day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以及提到全球國家承諾減低災害造成損失的《2015-2030仙台減災綱領》(Sendai Framework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Read More
經驗分享:許思思 (認知障礙症患者照顧者)
專家分享:陳燕妮 (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臨床心理學家)
認知障礙症是腦部慢慢退化的過程,患者最初會出現記憶較差,日常自理及生活逐漸會出現困難,例如:會忘記熄火、關水喉、食藥等日常瑣事,甚至乎會忘記回家的路。另外,患者的語言能力、計算思考分析都會出現困難。患者亦可能會出現性情的改變,如他們的脾氣可能會變得暴躁,情緒也可能會比較波動,甚至出現幻覺。
Read More
Copyright © 2020 Hong Kong Academy of Medicin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