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天災人禍席捲全球 過半港人繼續零準備

Share this course with friends

天災人禍席捲全球 過半港人繼續零準備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百年一遇的災害」,近年在香港及世界各地都有發生;可是過半港人面對災難時仍然缺乏準備,這將大大削弱社區應對災害的能力。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下稱教研中心) 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2018年10月、2019年6月及2020年一月進行了三次民意調查,三次的調查均經隨機抽樣電話訪問了過千名18歲或以上操粵語的香港居民,以了解市民對於災難風險及防災的認知和意見,教研中心將以兩篇文章跟大家分享調查所見。

 

2019年的調查發現,港人認為最擔心的三大災難為颱風、傳染病及火災,但當問及面對這些災難有何準備時,過半(54%)受訪者表示全無準備,其中勞動工人、退休人士及料理家務者/家庭主婦的準備百分比為各行業中最低。

 

各行業人士沒做防災準備的比例

                                  圖一 各行業人士沒做防災準備的比例

 

 

調查未有追問市民不作防災準備的原因,但從另一問題中了解到,有31%受訪者表示沒有就超強颱風天鴿及天竹採取應對準備,其中一半人「認為自己不會有危險」,原因可能近似。教研中心不時到災害風險較高的社區,如鯉魚門、西貢及杏花邨等分享防災資訊,在家訪中不時聽到的就是:「你唔駛咁擔心喎,我住左咁多年都無事。」

 

「認為自己不會有危險」原來是大多數人的「正常」反應。心理學研究顯示,「正常化偏誤」(Normalcy bias) 指人們在面臨非常態的緊急事件時,由於慣性思維,會選擇視而不見,假裝一切都正常。例如,當地震發生時,多數人都知道應馬上避難;但由於不知道地震會有多嚴重,故此地震逐漸加大時,還是覺得「應該要停了吧!我不會有事吧!」,因而輕忽危險,繼續坐著,最後錯失避難機會。

 

thumb up and down in head

                             (圖片來源: capfredf.wordpress)

 

此外,我們亦發現大部分香港人的準備,多為簡單的一次性預防措施,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張貼膠紙在窗上、或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保持個人衞生等。這些固然有效,可是覆蓋面單一,難以預防較複雜的災難情景(例如:一旦玻璃窗真的破裂後,該如何應對)。調查發現,低於5%受訪者提到災難應急計劃、少於8%會準備應災物資(如急救包、食物、水等)、而少於7%會分析災害相關資訊。災難的類型和強度與日俱增,教研中心相信市民的防災知識亦需要不斷提升。

 

要有效防災,大家可參考教研中心的三個「防災基本步」:

  • 認識危機: 四周危機滿佈,首要的是辨識並評估各類危機及了解其基本應對方法。
  • 制定防災應急計劃: 與家人共同制定計劃,例如逃生路線、集合地點、家中成員的照顧方案、逃生包的準備和存放位置等,以便在危急情况下能迅速應對。
  • 隨機應變: 災害往往驟然而至,我們永遠不知道下一個災難來臨的時間,所以我們要時刻警覺,觀察四周並獲取可靠的防災資訊,冷靜分析並謹慎應對,避免因「認為自己不會有危險」而延誤逃生。

 

教研中心寄望與市民一起落實防災基本步,保護自己亦守護社區,即使不幸遇上世紀災難,也不致空手上陣。我們亦會繼續在網頁提供各類防災資訊,舉辦防災培訓及社區活動,加強社區人士的防災能力,共同建立一個具韌性並可持續的香港。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公眾對災難風險及防災的認知及意見調查 2018 – 2020 的綜合調查報告,請按索取:公眾對災難風險及防災的認知及意見調查 2018 – 2020 綜合調查報告的行政摘要

 

參考資料:

新北市環境教育輔導團電子報: https://www.sdec.ntpc.edu.tw/epaper/1060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