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設計在受災地區進行研究項目:一份以受災難影響少年抗災能力引導的培訓指引
設計在受災地區進行研究項目:一份以受災難影響少年抗災能力引導的培訓指引
為推廣災難研究及檢討工作的典範實務,美國哈佛大學FXB衞生及人權中心、澳洲科廷大學、昆明醫科大學、尼泊爾酷刑受害者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合作,通過進行受災難影響少年抗災能力的個案研究,發表研究項目培訓指引手冊及相關教學工具。手冊為在災區進行的研究工作提供指引,包括通過真實個案,解釋如何設定研究問題、建立伙伴關係及在突發事故中搜集數據等。
設計在受災地區進行研究項目:
一份以受災難影響少年抗災能力引導的培訓指引
資料搜集工具:
查閱質性訪問指引及量性問卷調查工具,請以電郵聯絡我們,查詢登入系統詳情。
培訓工具以及指引只設英文版本。
由氣候引致的災難發生頻率持續上升,國際社會需要發展以實證為本的災難防護應變措施及政策,然而在災後進行研究困難,影響相關工作及政策發展。
此份新的研究培訓手冊“設計在受災地區進行研究項目::一份以受災難影響少年抗災能力引導的培訓指引“,旨在為醫護人員、救援人員及學生,提供在不同災難場景進行嚴謹研究及檢討的技術與知識。
根據由Elizabeth Newnham博士帶領的受災難影響少年抗災能力個案研究發現,此研究培訓手冊提出如何在不同困難的災情場景中,進行高質素研究的策略與技巧,當中團隊以混合模式在中國及尼泊爾進行的精神健康研究,帶出協助受影響社區的可行方案。
研究培訓手冊旨在帶出在各個情況獨特的人道危機情況中,進行研究的可行方法及策略。,這些策略適用於研究災難對健康的影響、改善醫療情況的項目的效率,亦包括與少年及不同種族群體的溝通技巧。
手冊內研究指引集中於抗災力建設範疇,為研究項目的設計、進行及傳譯研究發現,提供方向及策略。手冊亦強調國際合作關係及伙伴工作的重要性,並指出如何應用個案研究經驗及各個策略。
研究培訓手冊包括以下研究原素:
- 設計研究守則及採樣策略
- 建立國際伙伴關係
- 研究倫理及許可
- 為研究助理提供培訓
- 使用質化研究方法
- 使用量化研究方法
- 進竹風險評估
- 使用問卷調查形式
- 與不同種族溝通
- 處理研究發現
此研究培訓手冊為有興趣將研究技術應用於災難及突發事故的大學學生、醫護人員及新晉研究人員而設,有關技術適用於公共衞生、醫學、心理學及其他相關健康科學。
此研究培訓手冊內容及意見,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立場。

Harvard FXB Centre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urtin University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Centre for Victims of Torture, Nepal
CCOUC
Jessica E. Tearne
Xue Gao
Claire Mitchell
Samantha Sims
Feng Jiao
Bhushan Guragain
Lajina Ghimire
Satchit Balsari
Emily Y.Y. Chan
Jennifer L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