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防災資訊流通不足 兩成港人感獲取困難
防災資訊流通不足 兩成港人感獲取困難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上文提到,教研中心的民意調查發現,過半(54%)受訪者無為擔心的災難作好準備;其中勞動工人、退休人士及料理家務者/家庭主婦的準備百分比,為各行業中最低。除了未有充分準備外,原來這些群組在尋找防災及應對資訊[1]時,亦多感到困難。當大家認為香港的資訊相當流通和發達時,仍然有22%的受訪者,未必能掌握正確有效的災難資訊。
圖一 尋找防災資訊難易度
不難理解,較年長或教育程度較低的人士,傾向參考報紙、新聞或其他媒體,以獲取災難資訊(見圖二);百花齊放的網上資訊未必能接觸到這些群組。一個多元社會,由不同年齡、性別、教育程度和文化等背景的人士組成;政府在發放防災資訊時,有責任確保社區不同成員,都能透過合適渠道,及時獲取正確、且與他們理解能力相應的災害資訊,否則將影響整體應對能力,增加災難對社會的影響。而其他非政府服務組織,亦可參考相關數據,提供適切的支援。
圖二 防災準備資訊主要來源
十年前日本311大地震,位於重災區 - 東北部釜石市的184名國小學生全員生還,被譽為一個奇蹟。這些小學生多年來在校接受防災教育,具備豐富防災意識和知識;當天獨自面對地震海嘯,不止救了自己,更救了他們的家人。防災並不是一件艱深複雜的事,不論年齡、性別、職業及教育程度,都能按自己的能力做好防災工作,共同提升社區整體應對災害的能力。
教研中心鼓勵大家突破「認為自己不會有危險」的心理盲點,積極落實防災基本步(參考上篇內容:天災人禍席捲全球 過半港人繼續零準備)。中心定期在網頁提供各類防災資訊,亦會舉辦防災培訓及社區活動,加強社區人士的防災能力,共同建立一個具韌性並可持續的香港。
如欲了解更多有關公眾對災難風險及防災的認知及意見調查 2018 – 2020 的綜合調查報告,請按:公眾對災難風險及防災的認知及意見調查 2018 – 2020 綜合調查報告的行政摘要
參考資料:
NHK特別採訪小組(2018): 311的釜石奇蹟: 日本大地震中讓孩子全員生還的特別課程
[1] 風災除外,只有4%受訪者在尋找颱風相關資訊時感到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