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應急醫療隊培訓 (2016年9月5日至8日,福州)

Error message

The text size have not been saved, because your browser do not accept cookies.

Status message

The text size have been saved as 85%.

Share this course with friends

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國家應急醫療隊培訓 (2016年9月5日至8日,福州)

內地應急醫療隊培訓項目首個訓練成功在2016年9月5日至8日,在福建省福州市舉行。培訓由國家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及國內專家帶領,世界衞生組織支援,曼徹斯特大學人道與衝突應對研究所與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派出代表,發展課程教材及提供培訓協助。來自37支國家應急醫療隊的代表參與培訓,當中部分應急醫療隊,包括上海東方醫院,已獲世衞認證,部分則正等候認證。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與曼徹斯特大學根據雙方簽訂的諒解備忘錄,舉行此培訓計劃。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會通過三年計劃,促進國家應急醫療隊的培訓及發展,並將有關項目擴展至亞太區其他鄰近國家。

 

此訓練旨在通過互動及模擬教學模式,向學員講解最低救援標準、典範實務及標準救援程序,以培訓應急醫療隊在國內或國際天然及人為災難的救援能力。

 

訓練分為國內及國際培訓兩部分,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與世衞合辦國際培訓部分,曼徹斯特大學Tony Redmond教授及世衞Roy Cosico醫生是此部分主要講員。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亦負責協調訓練、促進小組討論,並通過互動角色扮演模擬工具,帶領桌面演習環節,與學員複習培訓內容。

 

國內培訓部分由多名內地專家負責,上海東方醫院劉忠民教授分享上海東方醫院應急醫療隊的發展經驗,重慶市衞生及計劃生育委員會劉克佳醫生通過2013年蘆山地震救援經驗,講解派遣國家應急醫療隊的準備,雲南省衞生及計劃生育委員會Lu Lin教授引述2015年尼泊爾地震經驗,講解處理傳染病的救援工作,北京大學精神衞生研究所馬宏教授則負責應急醫療隊心理健康的部分。

 


負責組織培訓的團隊及教學團隊合照留念。

 

培訓先由講員概述由UK-Med負責大部分培訓的英國應急醫療隊系統,內容編排根據派遣應急醫療隊的各個階段設定,包括派遣救援前準備、實地救援及完成救援後善後工作。學員完成培訓的國際部分後,參與派遣救援前準備、使用世衞可用衞生資源監察系統進行救援需要評估,以及救援後妥善撤離災難現場的訓練環節。

 

在培訓完成後,大會為正等候世衞認證的應急醫療隊提供額外環節,詳細講解世衞應急醫療隊項目的國際觀點、應急醫療隊發展的國際視野,學員可與國際專家進行深入討論,包括聯合國機制與國際應急醫療隊廣為採用的虛擬實地行動協調中心。

 

學員給予此培訓優異的回應評分,他們希望日後有更多同類項目,指培訓有效模擬實際情況,令他們能務實進行救援訓練。

 


Tony Redmond教授在其中一個討論環節為學員提供回饋。

 


香港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工作小組成員趙卓邦先生促進學員討論。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一直致力支援世衞應急醫療隊工作,根據世衞指引及標準發展培訓計劃,令應急醫療隊專業化。自2015年8月,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通過專業知識及技術,協助舉行不同的世衞應急醫療隊會議,發展培訓課程及應急醫療隊認證,特別專注於內地與本港情況。

了解更多世衞應急醫療隊全球發展項目,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或瀏覽  https://extranet.who.int/emt/page/home

Tags: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