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電子學習平台

電子學習平台

我們歡迎全球人士,參加我們的電子學習計劃。
全部瀏覽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5

30/11/2015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十人代表團到訪四川省,與四川省衞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由四川省人民醫院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組成的國家應急醫療隊,以及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舉行工作會議。代表團成員包括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主席李國棟醫生、副主席劉澤星教授、名譽秘書劉楚釗醫生、香港急症科醫學院主席何曉輝醫生、香港社會醫學學院副院長曾浩輝醫生、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行政總監溫樹堂先生、副行政總監鄭仲恒先生、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總監洪磯正醫生、副總監林楚釗女士和香港醫學專科學院外務經理鄭清華女士。   由四川省人民醫院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組成的國家應急醫療隊獲派尼泊爾,支援2015年4月25日地震後的救援工作。代表團是次行程目的為了解國內應急醫療應變系統的最新發展,研究培訓應急醫療隊的合作計劃,以及探討國內及國際應急醫療隊的標準化和認證工作。   四川省人民醫院國家應急醫療隊代表與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代表會面。   四川省人民醫院設有流動手術車,能即時到受災地區進行救援。
18/11/2015
世界衞生組織應急風險管理和人道主義應對司司長Rick Brennan醫生及技術顧問兼外國醫療隊項目負責人Ian Norton醫生,在2015年11月11日至12日,到訪香港醫學專科學院,並參與多個會議,討論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的策略規劃和能力建設。會議旨在分享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及合作夥伴的緊急救援培訓工作,來自多個政府部門的緊急救援團隊、志願團體、學術機構及專科學院代表亦獲邀參與會議,包括民眾安全服務隊、醫療輔助隊、醫院管理局、香港紅十字會、香港大學急症醫學部、香港急症科醫學院以及香港社會醫學學院。會議期間,參與人士提出災難防護應對培訓及認證的合作機會,亦就有關發展提供了不少啟發性建議。   醫專設晚宴款待世衞的特邀嘉賓,並邀請其他合作夥伴出席,包括食物及衞生局與衞生署官員、本地大學醫學院院長、醫院管理局代表及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理事會成員。醫專主席李國棟醫生向從日內瓦遠道而來的世衞總幹事陳馮富珍博士及兩位專家表達由衷謝意,又指在世衞支援下,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可建設結構完善的平台,為獲專業培訓的災害管理人員進行認證。陳馮富珍博士則讚揚醫專在災害防護及應變培訓方面的出色表現,鼓勵醫專參世界人道主義峰會,與全球專家建立網絡。   
學通識教育教師知識增益課程
13/11/2015
全球化單元及公共衞生單元—(1)從香港看災害與公共衞生的關係 亞太地區是全球災害發生頻率最高的地方,香港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一員,公共衞生及教育界在防災減災方面均應扮演關鍵角色。香港中文大學CCOUC災 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
Train-the-Trainer Programme
15/10/2015
亞太區是全球最受災難影響的地區,香港作為區內重要一員,其公共衞生及教育界在災難防護及應變方面擔當重要的角色。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和中文大學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聯合舉辦「培訓員培訓計劃」,為本港中學教師提供災難防護應變培訓,以支援中學通識教育課程,提升社區抗災能力及災難防護意識。   「培訓員培訓計劃」在2015年10月13日開展,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所長陳英凝教授負責首個題為「災難與公共衞生關係:香港個案研究」的培訓,獲參與教師正面回應。在培訓期間,參加者亦探討了多個與災難相關的議題,包括本港常見災難、災難的迷思、災難防護應變等。   來自不同中學的教師表示有興趣將這些議題納入現行的通識課程,並會向學生派發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出版的學習小冊子。CCOUC災害與人道救援研究所認為,中學教師在向學生及其家人傳遞災難防備信息方面,擔當重要角色。   明年的培訓計劃將新增三個主題,包括「香港環境危機及公共衞生應變」、「傳染病與傳染病學:為何傳染病威脅日增?」及「全球化對氣候變化及人口的影響」。   請瀏覽http://ccouc.org/programme-2,了解培訓計劃詳情。  

Pages

電子學習平台

This page lists all of HKJCDPRI’s or our collaborating partners’ online learning resources, including Certificate-bearing e-Learning modules, webcasts and case studies. All resources listed here are freely and publicly available. We ask users to use them with respect and credit the authors as appropriate. You may have to log onto DPRI’s Moodle Platform in order to access some of the materials.

2016

28/11/2016
由世界衞生組織及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合辦,第三屆世界衞生組織全球應急醫療隊會議11月28日至30日,在香港醫學專科學院賽馬會大樓舉行。
16/11/2016
民眾安全服務隊自2005年開始,舉行山嶺活動安全推廣日,提升公眾人士山嶺活動安全意識,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在2016年獲邀協辦此活動
01/11/2016
大澳處於低窪地區,颱風暴雨來襲時,經常出現嚴重水浸。2008年颱風黑格比襲港,大澳海水倒灌成災;水位在幾分鐘內上升,曾達一層樓之高,破壞大量家具和財物。 自颱風黑格比後,政府亦警覺風暴潮為大澳居民帶來的水災風險,並著手改善大澳防災應變的能力。硬件方面,土木工程拓展署在2010年興建了防波堤,期望改善因潮漲引致的水浸問題。而軟件方面,離島民政事務處亦於2009年制訂了一套專為大澳居民設計的「水浸緊急應變機制」,結合政府各相關部門及社區組織的力量,協助大澳居民在颱風來襲時應對水浸危機。 2016年,教研中心與兩間非政府組織「大澳永續發展教育工作室」及「低碳想創坊」合作,開展名為《氣候變化下的大澳 - 社區防災應變能力初探》的社區調查,以了解大澳居民對「大澳水浸緊急應變機制」的認識、參與程度和意見。 社區調查於7月-10月開展,分別以抽樣形式向204位15歲或以上大澳居民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人口共2,041人)、並與70名居民進行聚焦訪談。調查發現應變機制自2009年起推行已有七年,然而大部分受訪居民對機制感到陌生,過半受訪者(53%)表示對機制沒有印象。 此外, 71%受訪者未曾收過從應變機制發出的預警,73%受訪者沒有見過政府在大澳舉辦應變演習,能夠正確指出兩個大澳臨時庇護站地點的不及一成;加上其他調查數據同時反映機制未能有效運作,居民往往只能透過地區組織和村代表才能得悉警報,擔心未來水浸情況更嚴重時,未能有效應對。
27/10/2016
學員將接受研究方法及分析工具的技術培訓,包括在災難及人道救援中會應用到的質性、量性及混合性研究方法,藉此審視和設計以實證為本、與在人道主義下醫療需要相關的研究項目。

Pages

活動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