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網上授課無可避 如何減低不良影響

Share this course with friends

網上授課無可避 如何減低不良影響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持續差不多一年了,不論成人或兒童對網上工作和學習都不再陌生。以往,家長都會經常提醒子女不要經常上網,或者會限制子女的螢幕時間(screen time)。然而,在這疫情期間,又或者在將來有機會出現的「網上工作/學習」新常態下,家長又怎樣可以在支持和保護子女下,同時減低因經常看著螢幕對身心的影響呢?

 

甚麽是合適的螢幕時間(screen time)?可以有多長?

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出首個有關兒童螢幕時間的指引,建議5歲以下幼兒每天看電子螢幕的時間不要超過1小時,而1歲以下的嬰兒則最好完全不看螢幕。而美國兒童與青少年精神醫學會(AACAP),則建議小孩兩歲前最好不看螢幕,而2至5歲的小孩,AACAP建議平日可以有約一小時的螢幕時間,進行高質量教育,而在周六和周日則應限制在三小時以內。對於6歲以上小孩及青少年,美國心臟學會則建議每天不應多於兩小時。

 

螢幕時間過長對兒童的影響

身心發展方面

根據AACAP,太多的屏幕時間可能導致睡眠問題、學校成績欠佳、學習時間縮短、與家人和朋友相處時間減少、沒有足夠的戶外活動或體能鍛鍊,長遠更加會引致體重問題、情緒問題、自我形象和身體形象低落、害怕與潮流脫節(Fear Of Missing Out, FOMO) 和減少學習其他放鬆和娛樂方式的時間。 多項研究亦發現,疫情下的強制隔離或社交限制,會導致兒童和青少年更容易出現抑鬱症和焦慮症。

 

視力方面

螢幕時間過長對視力的一個明顯影響就是「數碼眼睛疲倦」(Digital Eye Strain)。研究發現,當我們凝望著螢幕時,眨眼次數會減少,而眨眼次數減少會令保護眼睛的淚水分泌減少和眼球表面的淚水蒸發得太快而造成眼乾。除了引起不適,眼乾還會增加眼角膜受傷發炎甚至感染。

近50年,全球近視的情況非常普遍。在亞洲,近9成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有近視。顯然,某些原因正在影響著人們的視力。雖然現時未有確實研究數據證實近視和螢幕時間有直接關係,2019年發表在《眼科學》(美國眼科學會的官方刊物)的一項研究卻提供了證據,表明全球範圍內近視至少有一部分增長與近距離工作活動有關,這不僅是電腦或手機螢幕,傳統看書及在室內活動的時間亦較多。

 

如何減低不良影響?

疫情期間,成人和小孩子需要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很多家長會因為孩子不適應某些事情而安排一些彌補的活動,希望能安撫小孩或補償他們失去以往的模式。如有時間,更好的方法是: 幫助小孩找出可以表達他們感受的詞彙 (find the vocabulary) ,讓他們表達在這快速轉變下的複雜感受,聽聽他們的分享,給予他們支持和了解。

 

保持學習動力

LearningMotivation

網上課堂其中一個困難,是如何保持學習動力 ,AACAP建議家長可以:

  • 討論有趣點: 向孩子詢問他們在網上學習甚麼,並討論為甚麼這個主題很重要和有趣;
  • 增加任務成功感: 指導他們將作業分成較小的任務,以便他們逐步完成及得到成功感;
  • 自主意識: 幫助他們設定短期並可實現的學習目標,在較短的上課時間或獨立學習期間內,讓孩子自己選擇如何完成任務,以鼓勵他們的自主意識
  • 具體化反饋: 真實而且具體化地提供有關他們在網上學校所學習的課題。

用以上數點方法跟子女建立正面互信關係,如果子女已經是初小以上,家長便不要隨便在網上課堂中作出現,應盡量給予子女信任,讓他們建立學習自主性。

 

保護眼睛健康

有關護眼方面,美國眼科學會推廣「20-20-20護眼規則」,即當看著螢幕每20分鐘,要轉動眼睛看至少20英尺(即約6米或3個大門高度的距離) 外的物體至少20秒,以放鬆眼睛。可讓他們望出窗外,或在家中距離小孩用電腦位置一段距離的地方,放置一些他們有興趣觀賞的物件,定下時間或用計時器提醒他們學會亦提到,由於現時的藍光護眼鏡未有確實研究證明其功效,保持良好螢幕距離、20-20-20護眼規則和保持眨眼是最應採取的觀看螢幕護眼方法。

OnlineLearningTips

文中提到,現時未有確實研究數據證實近視和螢幕時間有直接關係,但是與近距離活動,如看書和常在室內活動有關。研究亦證明實,多花時間在戶外,尤其是在兒童早期,可以減慢近視的惡化速度。如果可以,可多點帶子女到戶外走走,多望望遠景。

此外,父母應首先做好榜樣,在家裡設下規則,例如:在用同膳或相處時間時不看手機等,共同建立良好護眼習慣。

 

部分為公眾人士提供抗疫心理支援服務的香港機構:

香港紅十字會疫情心理健康支援及『情緒支援』 "Shall We Talk"

  • 向公眾人士傳遞在抗疫中處理情緒的方法。『情緒支援』 "Shall We Talk" 服務可為因疫情而受情緒困擾的市民提供預約服務,由受相關訓練的職員或義工提供支援,並由臨床心理學家作出專業支援。

利民會《即時通》24小時精神健康守護同行計劃

  • 分三大熱線,包括公眾熱線、會員熱線及家屬照顧者支援專線。

新生精神康復會「330心理防疫資訊網」

  • 提供心理健康資訊,也提供靜觀練習及照顧身邊人的貼士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陪我一起正視情緒健康 - 陪我講」

  • 除了有關精神健康的一般資訊,shallwetalk網站亦羅列坊間不同的在線支援單位,為不同對象提供即時協助。

 

參考資料:

1. 為了健康成長,兒童需要少坐多玩, 世界衛生組織, 2019年4月24日

2. Screen Time and Children,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February 2020

3. Computers, Digital Devices and Eye Strain, American Academy of Ophthalmology, 3 March 2020

4.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Near Visual Activity and Incident Myopia in Children, Ophthalmology, February 2019

 

Eva LAM 林楚釗

林楚釗曾於本港及海外從事多年災難管理及人道服務工作,包括前線醫療救災行動、人員培訓及研究項目,曾涉及的災難項目包括地震、海嘯、風災、水災、衝突事件、傳染病爆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