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從COVID-19的角度,看減災防災治理
從COVID-19的角度,看減災防災治理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每年10月13日為聯合國的「國際減災日」,目的為提高世界各國對防災減災的意識,並藉此鼓勵各國在《2015-2030仙台減災綱領》(Sendai Framework of Disaster Risk Reduction)下,邁向減低因災害而造成全球損失的目標。
今年國際減災日的主題為Disaster Risk Governance,意即呼籲各國繼續提高減災的「治理能力」。聯合國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Speci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Secretary-General for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Head of UNDRR)水鳥真美(Mami Mizutori)在介紹今年國際減災日主題時,指出良好的治理包括清晰的(減災)遠景、執行計劃、以科學為行動依據、有能力及被賦予相稱權力及職能的機構。 [1]
「治理」這個議題可能對大多數人來說太遙遠。然而用心想想,當今年人類面對COVID-19--- 一種比颱風地震造成更深遠影響的人畜共通傳染病(Zoonotic Diseases)時,我們其實也對災害治理有了更深的體會。
防疫工作的有效性,關鍵在於政府對新病毒的態度、決策部門與科學及醫療界別的合作、保障公共衛生而立法及實施的適時性及相關性、政府與民間(包括非政府組織)的互信及協調的有效性等。疫情的控制反映減災治理是否有效,而且效果是顯而易見的,經歷過COVID-19,相信社會及個人都對所在地區的減災治理能夠有深入的分析及看法。
事實上,監督政府在防災減災上是否發揮有效管治,無論社區或個人都有共同責任。在「後COVID時代」,氣候變化和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各類災害的風險只會越來越高。因此,就讓我們繼續承擔一個21世紀公民應有的責任,監督政府及其他參與單位在減災治理上的作為,使我們的社區及國家承擔減少因災害帶來破壞的全球目標,並作出應有的貢獻。
希望今年10月13日聯合國的「國際減災日」,對我們都有新的啟發及感受。
參考資料:
[1] COVID-19 and the climate emergency tell us all we need to know about disaster risk governance, Press Release, UNDRR, 4 September 2020 (只提供英文版)
筆者簡介
林鈞浩 Kwan-Ho Timothy LAM
世界主義、人道主義者、曾在逾五十個國家生活及工作。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Technical Expert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
英國約克大學 Post-War Recovery Studies (戰後重建) 碩士畢業,十多年從事人道事務工作。2018-19年為國際紅十字會 (IFRC) 美洲加勒比海辦事處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