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在疫情中與社區同行 (二) –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需要
在疫情中與社區同行 (二) – 認知障礙症患者的需要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經驗分享:許思思 (認知障礙症患者照顧者)
專家分享:陳燕妮 (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臨床心理學家)
認知障礙症是腦部慢慢退化的過程,患者最初會出現記憶較差,日常自理及生活逐漸會出現困難,例如:會忘記熄火、關水喉、食藥等日常瑣事,甚至乎會忘記回家的路。另外,患者的語言能力、計算思考分析都會出現困難。患者亦可能會出現性情的改變,如他們的脾氣可能會變得暴躁,情緒也可能會比較波動,甚至出現幻覺。
在2019新型冠狀病毒病的期間,不少為認知障礙症患者提供的專業訓練服務都受到疫情影響而被迫暫停,許多患者需要長時間留在家中而減少訓練。部分患者的家人,可能會發現患者的反應會比之前變慢,甚至出現呆滯的情況。相信不少的照顧者都會擔心家中的親人可能會在疫情期間加速退化。
究竟在疫情之中,照顧者怎樣可以安全地留在家中,但又能夠幫助患者維持一定程度的訓練呢?我們向認知障礙症患者照顧者許思思女士了解,並徵詢呼吸微笑身心正念中心臨床心理學家陳燕妮女士的專業意見。
其實,對於認知障礙症的患者來說,訓練並沒有專業不專業之分,只要是能夠為患者的腦部帶來刺激,腦神經細胞的突觸仍然有機會可以增長,有機會減慢退化的速度。以下有一些例子,是思思照顧媽媽時的觀察和經驗,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一些靈感,讓大家可以在家與患者體驗一下。
1. 一起做小家務或訓練
- 雖然患者動作可能不及以前靈活,反應比較慢。但他們可以通過參與部分較容易的家務,例如:摘菜、抺枱等,讓患者訓練專注力,亦能訓練患者的肌肉。家人亦可以藉機與患者多交流,和他們談天說地,回顧從前生活的點滴。
2. 適量接觸新事物
- 很多時候照顧者會為患者預備他們最喜愛的東西,例如:食物、音樂、活動等等。有時候讓患者適量接觸一些新事物刺激他們,可以為患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和驚喜。或者我們可以嘗試換掉懷舊音樂,改為播放K-POP吧!
3. 共同經驗生活中的點滴
- 思思知道媽媽向來愛美,注重皮膚保養,就趁機會和媽媽一起美容。在日常生活中與患者一同經歷生活點滴,創造更多共同美好的回憶,除了可以為患者平淡的生活帶來一點點的刺激,亦有助他們建立快樂的情緒。
心臨床心理學家陳燕妮和我們分享專業知識:「簡單如人與人之間的眼神接觸、身體的接觸擁抱,都能夠將患者從他們的思緒中帶回現實的場景。尤其是較晚期的患者,他們會很容易停留在一些過往受傷或者不愉快的經驗之中,令他們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眼神接觸或是一些親情和情感交流,有助患者能夠回到現實,活在當下,平復心情從而穩定情緒。」
照顧長期病患者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希望以上的小貼士能夠為每一位照顧者帶來一點點的啟發,同時帶來一點點的鼓勵。在疫情中,讓我們能夠成為同路人。
延伸閱讀:在疫情中與社區同行 (一) – 認知障礙症照顧者的需要
撰文:方芷嬣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專業發展及知識管理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