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親 身經歷死裏逃生

Error message

The text size have not been saved, because your browser do not accept cookies.

Status message

The text size have been saved as 65%.

Share this course with friends

九二一集集大地震親 身經歷死裏逃生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數天前,在新聞看印尼發生6.2級地震,在先進的地方生活條件較高,但在較落後的地區情況就不一樣,希望這次印尼地震不要有太多的傷亡。同時,也不禁想起自己曾經在地震中死裡逃生,激發我分享地震的經驗。不如,就由突如其來的地震說起:

 

1999年9月21日1:47am
大家已經入睡,突然被隆隆巨響吵醒,不是雷電那種規模,聲音之大非筆墨能形容。當時還未能覺察突而其來的巨響是甚麼,已經從房間另外一面聽到父母大叫「地震」!

 

第一次震動是上下不停地震盪,忽然之間變了左右搖擺,整個大廈在動,以為是頭昏眼花,在不知所措之下,唯有在床上等待地震停下來的一刻!9月天氣還是熱,但蓋著被子好像安全一點。心想地震究竟多久才會停下來呢?

 

驚魂未定,地震平靜下來,而且感覺較之前安全,雖然穿著睡衣,便和父母立刻一起從十八樓走到地下逃生,不敢坐升降機。走到街上坐在路邊,只聽到救護車不停在我們家外面的大街經過!這是我第一次經歷如此嚴重的災難,是真正的死過翻生!

CollapsedHotel

連結:風傳媒 (圖片來源:德國之聲)

 

感覺沒有餘震後,父母和我決定回家。回家發現電力供應已中斷,家中一片混亂,櫃子都塌了下來。我們感覺災難真的來臨了,想到社區需要互相幫助,於是我們便立即換衣服,各自回公司看看情況和盡力支援其他人。

 

我工作的酒店是台中市當年最高的大樓,共有三十二層、三百多間客房。而記憶中當睌是full house!我想到這裡心也打震,便立即回酒店。

 

回到公司,見到同事和客人站在酒店大門外集合和等待。地震突如其來,酒店總經理第一時間啟動緊急應變計劃,通知當值同事撤離所有住客。通宵更同事立刻上客房拍門,叫醒住在每一層樓的每一個客人,帶領客人從走火通道樓梯直奔地下,然後點名。點名後,發現大約有數位長住的房客(long staying) 沒有下來報到,手提電話也一直打不通。查看過客人當時已不在酒店房間,要找他們也非常困難,但災難在前不能放棄,我們努力尋找,數小時後發現原來這數位客人都跑到附近的公園避難,真是有死裡逃生的感覺!

 

許多香港人都熟悉台灣,9.21大地震後更意識到台灣會經常發生地震。我從少便知道地震是甚麼,但台灣以前很少發生大地震,父母雖有提及,但沒有認真對待,居住的地方也沒有地震演習。社區方面,因為一直都只是小規模的地震,沒有像9.21般的大地震發生,所以當發生時,大家都束手無策。在這次地震中有同事的家園完全被毀,也有不少傷亡,令人非常傷感。當年,台灣雖然已是先進的地方,但地震防災措施也不是那麼完善。

 

對防災最重視的算是酒店,在我工作的酒店其實在發災前都有一系列的備災措施,例如緊急事件演習(Emergency Drill)、成立緊急應變小組(Emergency Response Team)、選派不同部門的同事,如當值工程師、房務部主任、當值經理,連同總經理一起擬定逃生路線、集合地點及各項措施等,再作實地演習。在9.21大地震次後,酒店管理層亦重新審視已有的程序,增加演習的次數,加強同事應對災難的能力。

 

對個人來說,這場大地震激發我的防災意識,自此我家中常備有預先執妥的逃生包,準備隨時逃難。同時,亦深感預防地震需要從個人、家庭、學校、社區等做起,政府也必須推出有效措施。事實上,9.21大地震後,台灣政府更積極防災,除學校教育,亦開展防災教育和宣傳,如成立9.21地震教育園區,由認識地震自然現象開始,了解地震與人類社會的關係和加強防災的觀念,從災難歷史中學習。

921Museum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最後,希望在此分享地震應急的經驗,如遇突發情況,我們應怎樣應對呢?如果發生地震,第一件事就是:一定要保持鎮定,不要心急!此外,你可以考慮留意以下的應對和備災方法:

(一)災難發生後,大聲提醒身邊的人要保護自身安全,勿慌張進出建築物,遠離有屋簷、玻璃、吊燈、巨型家俱等危險墜落物,就地尋求避難點,尋找可以掩護自己的地方。 
(二)隨手關閉使用中的電制和煤氣總制。
(三)打開逃生門窗,避免門窗變形無法開啟。
(四)在高樓時,於所在樓層尋找避難點。
(五)勿使用電梯,以免受困。
(六)準備一個放有必需用品的旅行袋,放在隨時可以取到的地方,方便隨時逃生。
(七)最緊要準備水和乾糧,如能保持電力供應更佳。
(八)隨身帶備電話和獲取最新消息的工具,如收音機,盡量保持對外聯絡。

 

DPRI_GrabBag

圖片來源: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 (圖片點擊放大)

 

我們都不希望發生災難,更不希望災難臨到自己身上,但無人能準確預測災難來臨的時間,所以為災難做好準備是明智之舉!

 

 

作者:Maggie EE

Maggie EE 於香港、英國、美國及瑞士接受教育,大學主修酒店管理,畢業後於美國、台灣及香港的酒店工作逾二十年,擁有豐富的酒店管理經驗,近年在非牟利院舍工作,負責院舍管理及服務,希望能為服務對象盡力提供最專業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