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氣候變化下的大澳 社區防災應變能力初探

Share this course with friends

氣候變化下的大澳 社區防災應變能力初探

大澳處於低窪地區,颱風暴雨來襲時,經常出現嚴重水浸。2008年颱風黑格比襲港,大澳海水倒灌成災;水位在幾分鐘內上升,曾達一層樓之高,破壞大量家具和財物。

自颱風黑格比後,政府亦警覺風暴潮為大澳居民帶來的水災風險,並著手改善大澳防災應變的能力。硬件方面,土木工程拓展署在2010年興建了防波堤,期望改善因潮漲引致的水浸問題。而軟件方面,離島民政事務處亦於2009年制訂了一套專為大澳居民設計的「水浸緊急應變機制」,結合政府各相關部門及社區組織的力量,協助大澳居民在颱風來襲時應對水浸危機。

2016年,教研中心與兩間非政府組織「大澳永續發展教育工作室」及「低碳想創坊」合作,開展名為《氣候變化下的大澳 - 社區防災應變能力初探》的社區調查,以了解大澳居民對「大澳水浸緊急應變機制」的認識、參與程度和意見。

社區調查於7月-10月開展,分別以抽樣形式向204位15歲或以上大澳居民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人口共2,041人)、並與70名居民進行聚焦訪談。調查發現應變機制自2009年起推行已有七年,然而大部分受訪居民對機制感到陌生,過半受訪者(53%)表示對機制沒有印象。

此外, 71%受訪者未曾收過從應變機制發出的預警,73%受訪者沒有見過政府在大澳舉辦應變演習,能夠正確指出兩個大澳臨時庇護站地點的不及一成;加上其他調查數據同時反映機制未能有效運作,居民往往只能透過地區組織和村代表才能得悉警報,擔心未來水浸情況更嚴重時,未能有效應對。

大澳是氣候變化下的高風險社區,政府因此制訂全港首個地區性的應變計劃,本能對社區防災能力建設起示範作用。教研中心期望有關部門能不斷完善系統,並考慮措施包括:增加居民參加水浸演習的機會、開放兩個庇護中心予居民參觀、邀請電訊供應商參與並強化通報網絡、在區內設置更多相關緊急逃生告示欄及水位標誌等。

按此瀏覽調查結果:氣候變化下的大澳社區防災應變能力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