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出版物 & 研究

出版物 & 研究

我們為研究人員、災難管理人員、醫護人員及學生,提供一個專業交流、合作及政策討論的平台

出版物 & 研究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的出版物涵蓋了教研中心跟合作夥伴、顯赫學術機構的研究項目,以及有關災難防護和應變的其他研究與開發。

指引列出了教研中心特別揀選的災難管理技術資訊、操作指引和有用工具。

博客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持份者能分享與災難有關的最新動態、意見及經驗分享。

 

博客文章由作者以個人身份或代表所屬單位撰寫。內容表達的觀點、思維及意見純屬作者個人想法,並不代表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的立場。

公眾可在尊重知識產權情況下,使用所有資料,並必須適當引述出處。

2022

Seaweed under ocean
19/04/2022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海洋中的微型藻類不僅會產生獨特的芬芳氣味,這些揮發性分子更會促進大氣內雲的形成,從而影響地球氣候。   海水本身沒有什麼氣味,但是海風的確充滿很多來自海中生物的「鮮氣」。海洋漂浮着微小的浮游植物,它們的細胞內有一種稱為「二甲基巰基丙酸」的硫化合物,英文簡稱DMSP。當它們被浮游動物捕食時,浮游植物細胞內的DMSP便會釋放到水中,成為細菌的食物,而在過程中DMSP被分解成更細小的揮發性硫化合物「二甲硫醚」分子(英文簡稱DMS),也就是海風和一些海鮮氣味的主要物質,類似打開紫菜零食包裝時嗅到的香味。   有時在海邊嗅到的氣味不一定令人心曠神怡。  

2021

human nose
19/11/2021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麥嘉慧,科學人    狗常被稱作人類最好的朋友。除了作為日夜陪伴的寵物、家門的守護員、獵人或牧人的助手,以及盲人的導航員外,牠更可以在災難現場中擔當搜索被困傷者的重任。   在大規模災難發生後,例如在倒塌的建築物或山泥傾瀉的瓦礫下,確定現場是否有人被困並將他們救出,絕對是分秒必爭的任務。但是,由於環境惡劣,空間狹窄,救援人員未必能深入瓦礫,此時搜索犬就可以大展身手!搜索犬可以用牠驚人的嗅覺,探測人體釋放的氣味,幫助尋找並定位被困的人,讓救援人員用安全方法將他們救出。    
香港炎熱天氣
24/09/2021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This article is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今年五月,天文台錄得共14個「熱夜」(即最低溫度達到 28 度或以上的晚上),打破1884年開台以來同月最高記錄,而遠至北美及歐洲多國今年亦熱浪頻傳。學術期刊《刺針行星健康 (Lancet Planetary Health)》在今年七月刊登了研究報告,揭示高溫與全球死亡率的關係。   研究為同主題和類型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研究範圍包括全球43 個國家中750 個地點,透過地區特徵(如當地氣候、社經狀況、人口狀況、基建及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進行分析,並研究超過13億宗死亡個案。數據顯示在過去20年(2000年 - 2019年),全球與高溫有關的死亡個案共489,075宗,其中單是亞洲就佔224,022宗。   本地研究的結果也與上述的方向一致。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去年聯同專家,分析2006至2015年的10年數據,以熱夜數字與死亡人數作分析,計算酷熱天氣對死亡風險的影響。研究發現熱夜會增加2.43%死亡風險,而連續出現5天熱夜,更會增加6.66%的死亡風險,當中,女性及長者受影響的程度相對大。  

Pages

活動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