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here

福島核電廠:核災成因

Image 

福島核電廠:核災成因

Share this course with friends

課程資料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中心與美國哈佛大學FXB衞生及人權中心及哈佛人道行動合作,根據過往災難及有可能發生災難的實際情況,進行個案研究,推廣災難應變的典範實務。

個案研究通過研究報告、互動教學單元及影片發布。除了本網站的個案研究報告及知識評估,我們亦為專上教育團體的醫療學系及公共衞生學系、專業團體、志願團體等提供教材,用作培訓災難救援人員及政策決策人士等持分者。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了解詳情。

關於此個案研究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受前所未見的三重災難襲擊,東北岸發生九級地震,觸發30米高、波及10公里陸地範圍的海嘯,並破壞日本最古老的福島核電廠,導致一連串核事故,造成超過15,000人死亡,洩漏幅射物料於空氣,受污染的水源流入大海。

當局調查結果披露監管制度不完善、官僚決策適得其反、政府對處理災難抱自負態度,以及存在官商勾結。

個案影片

個案影片包括事故背景、核反應堆資料、早期預警系統、疏散策略、政策建議及災難對全球的長遠影響,學員需在最後部分檢視現時本港核災應變計劃及安全程度。

個案文件
個案文件重點指出:

1) 政府向公眾傳播清晰及一致資訊的重要性

2) 不同層面災難演習的重要性,包括學校、社區、機溝及政府各部門

  • 使用自我避難哲學探討學校災難防備工作,以及相關文化常態
  • 與印度西部、孟加拉等亞洲其他受水浸影響地區進行比較
  • 與印尼海嘯進行比較,探討多元應急後備系統的重要性;將紐約市世貿大樓倒塌時危機管理室設施被破壞的情況與福島事故作比較
  • 以緊急環境輻射劑量預測系統為例子,討論跨部門傳訊失效的情況,並引伸至事故指揮系統,探討應變方案不能流於社會常態及官僚制度,應為傳訊、分工及指揮等工作訂立明確標準

3) 災後護理:生理及精神健康,重建社區

 

免責聲明:此個案研究的觀點及意見,純屬作者個人意見,不反映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立場。

程度 
高階
學科 
危機傳訊、災難防護、災後護理
語言 
只供英文
Training certificate will be awarded upon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is course.
CME/CPD accreditation is available for this course..
This is a free course.
HKJCDPRI/Harvard FXB/Harvard HHI

Dr. Satchit Balsari

Dr.Lindsey Garrison

Prof. Jennifer Leaning